|
新房装修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儿,但装修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却让很多消费者高兴不起来。 案情一:装修与合同不符 今年年初,消费者孙先生与沈阳某装修公司签订装修合同,双方约定由该公司负责孙先生住宅房屋的全包装修并承诺全部设计方案,并在今年4月前全部完成。到了4月,孙先生发现房屋装修与合同不符,存在偷工减料,并且在约定时间内,装修公司没有完成装修。孙先生为此多次与该公司协商都没有结果。 案情评析 装修方为追求营销利润,往往会在工程量上做文章。消费者要注意工程预算和实际出入的问题。如:乳胶漆不扣除门窗洞口面积,厨房、卫生间铺砖按铺满计算等。消费者要做到心中有数,防止装修方不按照预算书约定进行施工。很多装修公司都会在接待时承诺设计免费,但当消费者对设计、工程造价不满意而取消装修时,装修方就会要求支付一笔昂贵的设计费。消费者在签订房屋装饰合同过程中,应将设计免费条款写进合同中,避免“扯皮”。 案情二:负责人携款潜逃 今年3月份,刘女士将新房的装修全权交给沈阳某装修公司处理,并且将装修产品的采购及选择权也交给装修公司负责。到今年5月,该装修公司负责人携款潜逃,刘女士损失近二十万元。 案情评析 合同签订后,装修方会要求消费者预付一定的备料款和进场费,少数业务员和老板甚至利用这种机会卷款走人;大多数情况下,装修方收了预付款,也就意味着取得话语主动权,所以很多时候,消费者只能被动的与经营者对话。消费者在支付装饰费过程中,如果是包工不包料装修,应当先分期支付,按装修进度进行支付;包工包料装修,应与正规装修方进行合作,可适当预付材料款、人工费,并留取票据。 家庭装修对每一个家庭而言,都是毋庸置疑的大事件,消费者为此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当然,各行各业都有潜规则,装修行业也不例外。事实上,装修行业的潜规则远远不止以上的案例。在网络媒体上,我们也经常能看到不少装修户在讨论装修过程中遇到的种种行业乱象:“一口价打包家居质量无保障”“谈好的价格施工半途要求加价”等。 几乎每个经历过装修的业主都有一段难忘的与装修工人“斗智斗勇”的家装经历。为了防止装修被坑,我们需要了解装修的潜规则。以下是业内人士曝光的装修陷阱,消费者需警惕。 马路游击队:吃回扣没商量 马路游击队是指经常在路边蹲点等活的装修工人,价格便宜是他们的一大优势,但由于他们流动性非常大,除了装修质量无法保障外,吃起装修回扣来更是让你始料不及。主要表现:包工头劝业主包工包料,方便吃材料回扣;泥水工、油漆工推荐业主去他们能吃回扣的地方购买材料;结算装修面积时,常有意模糊放大面积;装修中出现较大质量问题,很多“游击队”一走了之。 家装公司:折扣当中有猫腻 正规家装公司在质量和服务上比较有保障,但同样存在着一些黑洞:某个楼盘交房后,公共区域马上出现一些家装公司的业务受理点,业务员们拿着名片,给出“优惠价格”,吸引你进行装修;交了定金后,施工中,工头会不断找你要钱,说合同中有几项没算进去,其中以水电改造最“离谱”;对于装修折扣,要么就是偷换折扣概念,要么就是明里给你折扣,暗里再捞回来。 设计师:报价中的“道道”多 设计师在前期报价中,故意将一些必要的项目漏掉,这样总价款自然就下来了。施工中,消费者为满足其使用要求,就必须增项,当然也要增加费用。这是针对不懂行单纯以报价来衡量装饰公司的消费者常用的一招,一旦签订好合同付完首款,后面就由不得你了。 施工队:提防“通才型”工人 管理水平比较高的装饰公司,施工人员应该有瓦木油水电及小工,工种设备齐全,分工明确,专业化施工水平高,不会出现“三个工人干一个工种,什么活都会,什么活都不精”的现象。另外,一个施工队兼职于多家装修公司,或者偷偷接私活等情况也比较普遍,业主需要当心。 材料卖场:广告背后有秘密 “买满2000元,送500元抵扣券”,类似的广告看起来很诱人,却是一道陷阱,商家抓住消费者“捡便宜”的心理,让消费者在其商城内循环消费。部分商家往往会在节假日打出“全市最低价”的牌子,而实际上很可能是在售卖积压货、单供货。 在此要提醒大家,在选择装修公司、购买装修材料的时候一定要多走多看多对比,综合比较下选出最适合自己的。 东北装修网是服务于东北地区的互联网家装平台。装修公司哪家好?还在犹豫怎么找?就去东北装修网。全国人民都知道!东北装修网合作入驻电话:15712497221 辽宁绿港装饰装修有限公司电话:15712497221(同步微信)
|